渐冻症患者背后的生命朝阳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开医院神经内科张静主任

“我想吃烧烤……”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句话的困难点可能是在于减肥瓶颈期,然而对于许多渐冻症患者来说,先不说烧烤,吞咽进食都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大家对于渐冻症这个疾病的听闻并不陌生,患者在饱受折磨。有人发现,被困扰多年的颈肩腰部不适症状,原以为是颈椎病作祟,不料最终确诊渐冻症。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早期检测、精准治疗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词。就此,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开医院神经内科张静主任,带大家了解渐冻症患者背后的故事。
“渐冻症(学名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会逐渐夺走患者行动能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后,身体像被‘冻住’一样慢慢失去力量,从无法说话、吞咽到不能自主呼吸,最终导致死亡。罹患渐冻症的患者又被称为‘渐冻人’,他们直至死亡意识都无比清晰,所以常被认为是‘比癌症还要残忍的绝症’。”张静介绍。
早诊早治:为生命争取“黄金窗口期”
渐冻症的残酷在于,确诊时患者可能已失去30%~50%的运动神经元。更令人揪心的是,只有5%~10%渐冻症患者有明确的遗传背景,超过90%的人病因不明,至今还没完全弄清楚它的发病机制。
张静指出,我国ALS患者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而早期干预可延长生存期6个月至3年,为等待新疗法赢得时间。
早期筛查的三大关键信号:
局部肌肉无力和萎缩(如手部肌肉不明原因变薄);
持续性肉跳(肌肉不自主颤动);
无感觉异常(区别于颈椎病的重要特征)。
张静强调:“肌电图是辅助诊断的重要工具,但需由经验丰富的神经科医生操作。”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凭借十余年肌电图技术积累及百例病例管理经验,显著提高了早期确诊率。我们在神经肌肉病的诊治中,不仅具备西医的先进诊断手段和循证医学药物,还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与针灸等特色疗法,可在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管理,使患者获得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所有ALS患者中,无论其有无家族病史,都有一定几率是由SOD1基因突变引起。《2023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基因检测与咨询的循证共识指南》指出,所有ALS患者都应接受包括SOD1在内的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帮助患者明确自身所患ALS是否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对于疾病的精准诊断、预后判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张静说:“我们呼吁公众如果有了比如说肌肉萎缩无力的症状,还是应该尽早到专科就诊。我国约2%的渐冻症患者携带SOD1突变,尽早的专业诊治可锁定精准化诊疗的受益人群,把握宝贵的治疗窗口。”
突破来袭:从“延缓”到“阻断”病痛
近段时间,通过国内几家医院的相关探索,一种国际创新疗法的临床应用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那就是如果确诊携带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俗称渐冻症),可以通过托夫生注射液治疗,对该类疾病进行有效控制。有关报道指出,在国家罕见病防治战略及加快引入创新药物的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托夫生注射液于今年6月在我国上市,突破了传统“对症治疗”的局限,首次实现“对因干预”,用于治疗SOD1基因突变的ALS成人患者。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抑制SOD1 蛋白合成,减少毒性蛋白蓄积,从源头减轻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近日,一名病程长达10年的女性患者在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开医院进行了“转折”点的突破治疗,张静介绍:“该患者在注射时已经出现下肢无力加重的相关表现,根据相关材料显示,若早期发现SOD1突变并及时用药,理论上可阻止神经元进一步坏死,而此次注射后,我们也将进一步紧密随访患者,跟踪治疗效果,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实施基础。”
从首针靶向药落地到早期筛查体系完善,渐冻症防治仍需公众认知提升、医疗资源下沉和政策持续支持。正如张静所言:“每个环节提前一步,患者就多一分生机。”在这场生命接力中,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开医院也将继续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让更多患者在精准治疗的同时,受益于中西医结合的系统化调理,从而提升生存质量。
本报记者姜凯琦 通讯员高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