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文/朱思兴 丰城市玉龙小学

多媒体教学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向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转变,为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多媒体教学同其它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面性,如果使用不当,不但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能,反而会适得其反。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借助其先进的手段,用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能把学生带进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利于提高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缺乏、知识面狭小,很难从课本文字上理解和把握课本内容、品味数学内涵,因而阻碍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数学教学,使图像文字融为一体,再加上适当的音乐烘托渲染,促进了学生的视听感知,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使那些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逐渐喜欢上了数学。如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单凭课本中的叙述说明,很难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西游记》中猪八戒过火焰山与猴哥孙悟空抢一个西瓜的镜头逐一用图片或视频形式演示出来,化静为动、化无声变有声、变抽象为具体,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新颖有趣,生动形象,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片中“爱”上了数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数学教学结构。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提高了信息容量,增加了可见性,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听感知材料,又创造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思、乐于说、愿意动,优化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学习三年级《统计》中《平均数》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平均数的概念效果是不明显的。但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个生动的画面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红太狼抓获两只羊,灰太狼抓获四只羊,问她们每人平均几只羊?把数学中平均数与动画片完整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动画片中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平均数。以动画片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用多讲,学生就会被那宏大的场面所震慑、所感染,学生的领悟能力,品析思考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各项素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的裨益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为期不长,涉足不够深,凡是一分为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弊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完善,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过于形式化。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功能,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其优越性而费尽苦心。例如探究三角形内角之和,通过各种假设情境,用计算机通过测量或者将三个角拼在一起的动态多媒体合成过程,而实际上学生只须亲自测量或拼图,就非常直观且很容易认识到这一点。

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尽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个固定教学模式。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出课件,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它的内容、程序就相对固定。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完全让多媒体“牵着鼻子走”。不仅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教师的思维过程都受制于多媒体,教师便没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角色的转换,学生的主体更无从谈起。再者,当计算机提出的问题和答案和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或者例题的解法和学生容易接受的解法不相同时,师生之间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在一定的程度压抑数学推理、论证的培养。目前的计算机技术中,计算机优势在文字、图形声音等信息的传输与处理,但对数学符号的处理以及数学中常见的理论推理、论证都有相当的难度。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师生的交流中,加入了多媒体这个“第三者”,构成了教师、多媒体、学生三者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学习通过多媒体才能实现。由于技术原因,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不能由多媒体代替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只要我们谨慎地使用多媒体,善用多媒体,不滥用多媒体,就一定会让小学教学走进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