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加强情景教学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文/刘丹 袁州区渥江镇中心小学
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课程,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如何在教学中让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活泼多样,达到美化儿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的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乐理知识,或者只是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习歌曲,导致很多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并不高。因此,可以借助一些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将正确的价值意识渗透到学生心中,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深入研究课程中的内容,对课本中所出现的德育素材进行充分利用。利用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对学生们讲述某一首歌曲的来源,找到课本中所出现的道德素材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提倡的美德的契合点。从而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向正轨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死板地去教学,那必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小学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小学生,更需要课堂的创新。在引起学生上课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合理运用情景教学的手段,将学生融入到课堂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情景教学,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再通过学习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绪,提升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最优化。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向同学们传递其中的知识与情感。如果上课过程中教师十分严肃并且课堂氛围并不活跃,那就与原来音乐课想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需要调节课堂氛围,只有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在更好地接收知识的同时,进行道德素养的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德育融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净化学生心灵。这样一来,既不失音乐学科的教学特色,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以后培养综合型音乐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