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土地托管”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
——阜城“正丰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小记
安猛
“以前一个人种十几亩地,一年到头站不住脚也就挣一万多。现在把地租出去收租金,不但用不着受这个累了,还能从合作社打工挣钱,两边一算,一年收入五六万。这小日子真好呀!”近日,阜城县崔家庙镇王怀玉村的王连旺感慨地说。
在王连旺看来,自己沾了合作社的光,不但当起了“甩手掌柜”,还增收致富了。“应国策、顺民意,合作社是咱农民的福音。所以呀,我就号召家里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入社,一起享受这福利。”
近年来,阜城正丰合作社发挥服务带动作用,按下“正丰模式”快进键,为崔家庙镇、码头镇、王集乡的65000亩地提供社会化服务,奏响现代农业发展“最强音”,带动80个村的5000余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正丰模式”即“328”托管模式:“3”即整合三支队伍,正丰合作社具体负责种、肥、水服务环节;展志农机合作社具体负责耕、播、收服务环节;众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药和防环节。合力做好每个环节,阜城县打造出一套综合型托管服务组织。“2”即创新两种模式,从种到收全程服务的“全托”和农户按需选择服务项目的“关键环节托管”两种服务形式。“8”即做好种、药、肥、水、耕、播、防、收八个服务环节。
无人机喷药、虫情检测技术、机械化收割、电商销售……合作社的一体化作业在田间管理上下足了功夫,不光解放了劳动力,还解决了大部分耕地无人种、无力种的问题,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土地资源。而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则可以通过合作社实现“再创收”。黄常庄村的种植大户黄占栋以“带机入社”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家里的农机从个人用变成全村、全镇用,不但提高了使用率,而且实现了创收。对于在外打工的农民,更是解除了后顾之忧,实现了打工种地“双赢”。
合作社在开展托管服务时,实施统一购置农资、统一测土施肥、统一节水灌溉、统一防治作业和统一智能监测。“五统一种植法”节本增效——合作社在农资生产厂家直接统一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由于科学施肥、施药,降低了生产成本。“咱老百姓对土地算得最清楚,怎么省、怎么赚,明白着呢。合作社提供的种子、农药、化肥质优价廉,收割、旋耕、播种全是补贴价,打药全用无人机……一条龙服务到家,一年下来一亩地至少降低投入百余元,粮食产量不降反增,每亩地产量最少能提升10%,连省带赚,每亩地至少增收200多元。”大魏庄村村主任魏金良说。
在提高农产品效益和质量的同时,合作社还积极扩展服务外延,深耕农副产品加工业,持续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我们新建了秸秆离田饲料青储基地,对回收秸秆进行饲料化处理。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也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料资源,降低了养殖户的饲养成本。”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养殖场和粮食仓储库正在建设中,用以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存储深加工。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域土地托管,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