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安全系数 推动行业发展
武强“小花生”做出“大文章”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 贾枭梦、苏小立)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系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武强县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将特色小食品(裹衣花生)纳入集中生产区统一进行治理提升,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已有生产企业12家,产品遍布全国各个省份。
坚持安全至上观念,把食品安全作为治理提升的头等大事。武强特色小食品品种多、产量大、销路广,其安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为此,该县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培训、约谈和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动员企业主动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把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和出厂检测三道关口:在原料采购方面,12家特色小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起完备的资质存档和进货台账制度,所有数据全部录入河北省食品追溯系统平台,做到了全程可追溯。在生产过程方面,严格选料、裹衣、烘焙、包装等全过程全工艺管控,做到了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管。在出厂检测方面,聘请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各企业检验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企业自检水平,实现了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的新提升。
坚持长远发展观念,把壮大产业作为治理提升的重要目标。今年8月份,经行政审批部门批准,武强县食品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在整个行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以及行业发展规划、标准使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特色小食品容易出现过氧化值超标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帮助行业解决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协调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指导企业改用耐储存、营养价值更高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位。指导、帮助相关企业逐步树立行业意识、产业意识和大局意识,避免恶意降价、恶性竞争,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范发展观念,把建章立制作为治理提升的重要举措。该县帮助指导相关企业从人员、设备、物料、制度、环境、公示等方面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完善规章制度14项,全部对外公开公示,确保治理提升工作高起点、规范化、正规化进行。截至目前,全部县管企业都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了食品安全分管负责人,配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已有3家企业获得HACCP、ISO22000和FSSC22000等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