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三帖
徐朝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沉睡了一冬的大地开始苏醒,一场春雨过后,各种花种开始萌动,悄悄地在黑土地里钻出了嫩芽,不经意间铺满了大地,渲染着它们的花事。
蒲公英花
记得儿时,村东的盐碱地里长满了蒲公英等野菜,每到蒲公英花开时真是百看不厌,花像手掌可张开、可闭合。张开时像太阳花和菊花,金灿灿的,傍晚时分,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又好像花骨朵,初夏结瘦果。籽儿褐色且很小,有带白软毛,像一把把小降落伞,小绒毛一朵朵挨挨挤挤变成了一个小绒球。风一吹动,种子就会纷纷离开妈妈,飞到其它地方安家落户,它们不怕艰难困苦,飞到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诗云:含苞是冠/绽放是伞/行走是花/一生一世/诗意地栖居/轻盈的美丽/连名字/都要楚楚动人
蒲公英在我们老家叫“婆婆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解决吃饱问题,老人经常领着孩子去地里挖些较嫩的蒲公英,回家后用清水洗干净,在开水里焯一下,砸上蒜凉拌着吃;也有的把蒲公英在水里焯一下包水饺吃;我娘则用蒲公英蒸菜团子、菜窝窝吃,真是美味可口。某日,我去公园遛着玩,看到几位老太太,在草坪里蹲着挖野菜,我上前问:“你们挖的什么菜?”一位老大娘边挖边说:“挖的蒲公英,以前是为填饱肚子挖野菜,现在为了养生寻野菜。”另一位大娘插话说:“蒲公英浑身都是宝,嫩叶可以做馅包水饺、蒸包子,把它洗净晾干后,和花一起泡水喝,也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降低高血压,等功效呢。”
地黄花
地黄花,我们老家叫“甜沫嗦”。地黄,玄参种植物,属多年生草木植物,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幼苗时匍匐在地生长,随之中间长出花茎,花茎10厘米左右。花瓣叶内为黄紫色,外边为紫红色,花向下垂,像朵朵“小喇叭”,又像镶了花边的“小酒杯”。花期4至7月份,果长在下面,像小手拇指粗细的小黄色山芋,所以称为地黄。据《神农本草经》介绍:地黄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具清血凉血,治疗咽喉痛,中耳炎,肾亏等功效。“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原料就是地黄。每到花期,繁华似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在过去那个年代,为维持生活,社员们利用空闲时间去到路旁、河渠边刨“地黄”卖个零花钱。刨地黄前,人们总是拽下地黄花嗦一嗦,甜味顿时沁人心脾。依稀记得,我和邻居三个孩子去废砖瓦窑顶上挖地黄,其中一个孩子只顾嗦地黄花,不小心一脚蹬空,从窑顶上滚下来,差点酿成大事故,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苦菜花
记得儿时,我们村东的盐碱地里,每当春夏之交,遍地盛开的大都是苦菜花。在绿色的叶片衬托下,这些苦菜花向上伸出几根长长细茎,每到上午,太阳出来后,在细茎的上面,朵朵黄花争相怒放,它们虽然没有牡丹花那么硕大,也没有水仙花那样妖娆,但是那朵朵小黄花,十分抢眼和耀眼,特别是风儿刮起,朵朵小花随风摇曳,让人眼花缭乱,电影《苦菜花》唱道:“苦菜花开,闪金光,朵朵鲜花映太阳……”
儿时,放学后,和同伴们拿起镰刀,背着小筐去给小猪、小兔挖苦菜,这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后来土壤改良,盐碱地变成丰产田,苦菜几乎要灭种。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都注重养生,去沟沟渠沿挖苦菜,晾干后沏水喝,据说那个苦味儿能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但再像以前那样挖一筐是不可能的了。去年初夏的一天傍晚,我和老伴儿在田间小路上遛弯儿,猛然发现,小麦畦背上盛开的满是苦菜花,我和老伴迫不及待的越沟而过,掐了几片苦菜叶放在嘴里咀嚼。那个苦味儿,透着心儿的苦,透着心儿的凉,瞬间我似乎又回到了遍地黄花的苦菜花地里……
万物有因果,正因为我们呵护大自然,大自然才回馈给我们鲜嫩的野菜和烂漫的鲜花。正是这些野菜和鲜花,曾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