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石碾 美丽的乡愁


郭树合

最近回老家——深州市唐奉镇沙洼村,惊喜地发现,在村子中央位置,也就是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交汇处,竟然新安置了一个石碾子。仔细一打听,才知道,那就是一个摆设。可当我看到这个石碾子,好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我想起了当年推碾子的日子,想到了过去那些艰辛岁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电的时代,石碾子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这个米面加工的工具。那时村里没有电,家里也没有牲口可用,碾米、磨糁都是人工活,都需要推碾子。除了碾米磨糁,就是碾轧个盐,挤个芥菜疙瘩也得用碾子。我们村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子,但那时村子中央有两个碾子,在村子东北角、西北角、西南角各一个,加上总共有五个碾子。即使这样,占碾子排队的现象还经常出现,通常是把自己家的扫炕笤帚拿来排队,先来的排在前面,后面的人们以此类推,最多时就会有五六个笤帚之多呢。

要说我和这些碾子有感情,那可真有说道。

我姐姐婆家的门前面当时就有一个大石头碾子,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的原因吧,时间一长我对这个碾子自然就会产生感情了。

推碾子还与我学业有成有直接关系。1974年夏天,我还在本村上小学时,有一次班里组织考试,考我最喜爱的语文。偏偏这时老娘到学校叫我,让我回家帮她推碾子。母命不可违,后来我虽然去了,但很不情愿,显然是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刚一推完,我扔下推碾棍子就赶紧向学校跑。经历了这么一次,老娘经常和别人说,“俺们小三(我小名叫三)爱上学,爱学习,以后上学期间,再也不叫他推碾子,耽误孩子的学习了。”老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那以后,她再没有让我推过一次碾子。

在农村,碾子和碾台是人们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那时节,村里没有乘凉去处,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热天吃了晚饭,大伙不约而同聚集在碾子旁边,坐在晒了一天的碾子上,暖和和的,谈天说地拉家常。有时候,人们在碾子旁边聊天也会聊点笑话。据说有一个很受人尊重的老太太,没有别的嗜好,就是爱打个小纸牌,有一打纸牌,回到家里后,一掀起水瓮盖来,这才发现,水瓮里没有水,这才想起该叫大儿子挑水了,站在门前的碾子台上本想喊叫“某某,挑水”,结果由于那几天打纸牌精神太专注了,张嘴却喊叫成牌桌上的话,在村里一时成为笑谈。

只要过去的就是历史,和村里设置这个石碾一样,今天之所以重温这段石碾子的历史,其目的也就是让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乡愁,记住我们美丽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