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许家村


许万永

许家村,坐落于冀中平原武邑县韩庄镇,是于明朝1370年—1417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而来。

当时,为了巩固新的政权,发展经济,朱元璋根据国家现实状况做出了一个大的决策——移民屯田。由此,我们的祖先告别故土,跨过太行山,一路东行,来到冀中平原一带屯田立村。这便是许家村的由来。

许家村呈卧龙盘抱之势,村西大坑为龙头,坑两岸大柳树为龙须,左右两眼水井为龙眼。村西大坑和沟河连通蜿蜒盘托绕村后东去直通老盐河,气势宏大,设计精妙。坑沟河这样设计,旱能蓄水浇地,涝能排水保禾,确保村人衣食无忧。

上世纪70年代,村西坑两岸的大柳树高大繁茂,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的身姿,被它雄伟的气势所感染。许家村许恩普老师在课堂上时常教育我们好好学习,走出许家村,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但绝不能忘记许家村的大柳树。因为那是父老的牵挂,是许家村的门面。

许家村还有环村的枣林。每到暮春,枣花的甜蜜充盈在整个村庄上空,吸一口气让人心醉。人们把收获的枣晾干,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充饥接短。

许家村建村几百年来,虽未有经天纬地之人才,但不缺乏仁人志士、社会精英。

新中国成立前,以许砚堂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深耕农民运动,为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许砚堂于新中国成立后调到北京全国总工会工作,后调到中国核工业部在包头的工厂。在三线建设时,又调到四川的核工业厂,一生为中国核能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学子许丙臣,天津大学毕业,中国天津仪器仪表高级工程师,在国家工业现代化尖端仪器仪表行业做出了骄人的业绩。

许培森,思想超前,勇于探索。最早在韩庄镇一带走村串户,以独特的视角,用相机为人们记录美好的瞬间,以精湛的摄影技术得到人们的认可。

医者许恩泽,国家注册医师,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革时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大善从医,誉满杏林,深受大众信任和尊重。

以许世珍、许恒巨、许成才为代表组成的许家村建筑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革前,一直活跃在新中国各大城市建设中的地方。他们走南闯北,勇于开拓,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启迪着后人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精神。

许家村榨油坊、弹棉花房、馒头房等,林林总总的副业,在丰富着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充分展示了许家村人的勤劳、智慧、奋进的传统。

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许家村面貌大大改善。从房舍、街道,到路灯、广场,处处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现代气息。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篮球、乒乓球、健身器械应有尽有,人们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许家村的年轻人有的进城务工,有的已在工作的城市置业安家。平日,村里来来往往的轿车比比皆是,新起的农居装修豪华,住房环境城市化,无不显示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和幸福。年轻一代的许家村人,已经成了时代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定将许家村建设得更加辉煌耀眼、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