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国家推进56城家门口养老

许多人在社区养老的理想生活,正慢慢变为现实。这得益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建设的不断推进。近日,好消息传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印发通知,将江苏苏州等56个城市纳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建设范围。
支持56城“嵌入式”建设
近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等三部门支持苏州、合肥等56个城市率先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原则,有效盘活利用社区里的存量资源,向居民提供养老托育、家政便民、体育健身、社区助餐、儿童托管、文化休闲等急需的服务。三部门要求,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中,要聚焦“一老一小”,优先保障设置婴幼儿托位、具有短期托养功能的护理型养老床位。
开启“15分钟颐养”新时代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建设,改善了许多老年人的生活。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一场车祸让70岁的王晓英高位截瘫,生活无法自理。为了不给儿女添负担,她选择入住窑湾街道街社一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政府闲置资产,采取‘公助民营’方式建设而成。”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姚旭介绍,一楼设有社区食堂、智慧平台系统功能区以及老年人娱乐、康复等活动区,二楼至五楼为颐养中心。
2023年以来,雨湖区大力推进普惠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建设,按照“机构居家化、居家机构化”思路,整合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功能优势,把小而精的“养老院”开到社区内。不出社区,步行15分钟之内,就能享受助餐、助学、助医等“一站式”养老服务,在雨湖区已经成为现实。
让更多人“家门口养老”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并取得一定成效。上海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探索走在前列,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增量显著,从2019年的72个服务设施增长至2022年的13328个。
日前,安徽省提出,2026年该省将建成不少于40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辐射所有城市街道和部分有需求的社区。此前,今年6月,《北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鼓励更多机构参与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北京将给予试点项目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补助资金。
据央视、华声在线、《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