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体重最忌忽上忽下


在减肥过程中,很多人都不可避免地进入“掉秤—反弹—再减”的循环,由于体重起伏大,这种变化被称为“溜溜球”式减肥,容易让人感到灰心丧气。但对于糖友来说,“溜溜球”式减肥不仅增加心理压力,还会带来不小的健康风险。近日,一项研究提示,反复减肥和增重会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并发症的风险。

该研究由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团队主导,分析了1432名1型糖尿病患者数据,跟踪了长达6年的体重波动情况。结果发现,体重波动较大的人肾脏功能受损的风险更高。具体来说,这些人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了40%。此外,体重波动较大的人,出现蛋白尿的概率也显著增加。

内分泌科医生表示,肾小球滤过率、蛋白尿均是衡量肾脏健康的重要指标,前者下降表明肾脏的过滤功能在减弱,后者呈阳性意味着肾脏已经受损。其原因主要与“溜溜球”式减肥损伤糖友血管、导致血压波动有关。人体血压随体重变化,血压波动会造成血管内皮机械应力增加,对小血管的影响尤其大。同时,高血压与糖代谢紊乱“狼狈为奸”,诱发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同时释放炎症因子,促进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阻塞血管。

体重反复波动的危害不止如此,内分泌科医生指出,这种减肥模式还会通过以下机制伤害糖友脆弱的身体。一是增加胰岛素抵抗。体重波动会干扰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更难控制。二是诱发代谢紊乱。极端节食后的报复性饮食带来的反弹,常伴随内脏脂肪堆积,加重脂代谢异常,进一步升高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水平。三是如果糖友减肥过程中伴有过度节食或生酮饮食模式,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

体重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激素、生活方式、心理、环境等。要想避免“溜溜球”式减肥带给身体的伤害,内分泌科医生建议糖友采纳以下几个方法,做到科学减重:

心态要平稳 减肥是场“马拉松”,重要的是带着平稳的心态坚持下去,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每周减0.5至1公斤,足以在3个月后取得可观的效果。国内外研究均表明,3至6个月时间内减重5%至15%即可显著改善代谢。糖友应把肥胖当作一种慢性病,进行终生管理。

饮食要均衡 糖友大多都知道,控糖要少吃主食和碳水化合物,但并不意味着一口不吃,而是要吃好。糖友可选择粗粮、全谷物主食代替部分精米白面。饮食结构上,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尽量选择低热量、高营养密度的食品。

运动要跟上 体育锻炼有助消脂减重,同时可以提高肌肉量,提升代谢,减少胰岛素抵抗。建议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搭配不少于2至3次的力量训练,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年长的糖友可在医生指导下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