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总工会一堂开在生产车间的思政课,让职工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信念愈发坚定——
“机油味”思政课激发强国情怀
“‘9·3’阅兵装备上的阀门零件就出自咱们职工之手,大国重器离不开一线工人……”铿锵有力的话语在车间一线响起。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人师傅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们四周有一箱箱准备发往世界各地的产品,也有正在生产的半成品。近日,一场以“扬国威 铸国魂 展大国工匠精神 做新时代主人翁”为主题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宣讲活动在天津市嘉祥泰瑞阀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举行。
这场由津南区工商联、区总工会联合举办的“车间场景思政课”,直接将讲台设在生产一线。没有华丽的PPT,没有刻板的讲稿,全国劳动模范李兆喜和工人师傅们围坐在一起,用最朴实的语言展开了宣讲。
“每次遇到技术难题,师傅的话总在耳边响起:咱们工人不只是拧螺丝的,手里握着的是国家建设的基石。”李兆喜深情回顾自己16年一线深耕的经历,从攻克热处理技术难关的日夜,到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价值的坚守,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案例让现场职工感同身受。当讲到阅兵式上大国重器驶过天安门广场的瞬间,这个钢铁汉子声音微颤:“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我知道这里面有我们工人的心血。”这番话语激励着在场的每个人。
钳工班组长张师傅课后仍难掩激动:“这堂课让我明白,每天重复的劳动都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原来思政课可以这么生动,真正说进了我们心里,一想到我们制造的产品,内心就充满了自豪!”
泰祥阀门公司总经理同样深有感触:“看着职工们专注的眼神,我知道这堂课触动了他们,对他们是一种激励。作为企业管理者,我意识到产业工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津南区总工会主席在现场表示:“我们将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社区广场、建筑工地等不同场所,就是要打破传统思政课的模式,实现思政教育零距离、精准化、沉浸式,真正走进职工心里。”
宣讲结束后,工人们纷纷围住李兆喜,问题一个接一个:“李师傅,您当时是怎么攻克那个技术难关的?”“作为一线工人,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李兆喜耐心解答,车间变成了交流互动的课堂。
当工人师傅回到工作岗位,车间里机器重新轰鸣,这堂混合着机油味和书卷香的思政课,已在大国重器制造者们心中埋下种子——关于匠心、关于奉献、关于一个普通工人如何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思考仍在延续。 本报记者吴淑平